圖說: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馮磊正在介紹長三角一體化氣象保障規劃 馬丹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上海以北監測到污染物氣團并正向上海移動,請沿途管理部門及時展開精準治理”,“未來3小時,浙江嘉善將出現大到暴雨,降雨云團將在6小時內移動到上海青浦附近”,未來2年內,像這樣的長三角一體化氣象保障將不再是紙上談兵。
記者從今天上午在上海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包括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將先行啟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氣象保障系統建設,搭載在長三角氣象信息資源共享這朵“云”上,以“技術+數據”為雙驅動,未來,三地氣象部門將聯合針對長三角示范區公路交通、大氣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公共衛生等多領域開展一體化氣象保障。
氣象預警信號統一發布
不管你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哪個省市的天氣預報軟件或小程序,未來2年內,你都有望收到長三角示范區統一的氣象預警信號!笆痉秴^內幾地的氣候條件基本一致、防災減災條件也基本一致,統一的氣象預警標準存在內在的合理性,但是,標準的統一又存在一定難度,這需要預警標準的統一,也需要發布機制的統一,還需要開展和老百姓相關的調查!鄙虾J袣庀缶指本珠L馮磊介紹說,針對暴雨、臺風等惡劣天氣,長三角示范區內正在研究建立一套一致的氣象預警標準,試點統一發布氣象預警,保障氣象預警內容一致、發布渠道統一。
馮磊說,這其中,不僅包括建設與預警管理部門標準化對接的預警信息共享發布平臺、與公共發布渠道對接的智能化發布渠道,還將聯合開展區域內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實現暴雨預報向影響預報的延伸,為社會公眾防災避災提供支撐,為政府決策部署、部門應急聯動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
大氣污染區域精準治理
秋冬季的空氣污染,是近年來公眾最為關注的話題。近年來,環境氣象在大氣污染精準防治中已有了初步應用。未來,長三角示范區將繼續通過環境監測、氣象預報預警等方式,讓污染物無處遁形,并及時展開精準治理,及時降低大氣污染給公眾、社會帶來的影響。
“對長三角區域而言,秋冬季的大氣污染物除了靜穩天氣里本地污染物外,通常有北面、西面、南面三路污染物輸入路徑。那么,環保、氣象部門將利用長三角及示范區的通風廊道監測產品,針對示范區的污染物入流和出流作出評估,為長三角及示范區大氣污染精準防治及靶向性管控提供氣象服務支撐。比如,展開工廠工地的關停整治管理,利用人工影響天氣降低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等!瘪T磊說。
晚霞指數帶你尋找美景
哪兒的晚霞最美?哪里的油菜花最先開?哪里有煙雨江南的美景?未來,長三角的美景都將“有據可循”!伴L三角示范區氣象保障系統”正在針對旅游、康養等生態相關領域開展特色氣象服務,包括構建晚霞指數、煙雨江南指數等特色氣象服務產品、開展各類花期預報氣象服務,螢火蟲觀賞氣象服務、制定特色氣候康養適宜性評估技術指標體系及評價規則等,提升公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馮磊介紹說,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氣象部門已聯合完成長三角一體化智慧氣象保障服務平臺示范項目可研的編制。該平臺將逐步把三省一市的城市運行大數據與氣象大數據、城市運行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技術與城市精細化管理應用場景等深度融合。而“長三角示范區氣象保障系統”功能框架主要包括示范區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分系統、示范區交通氣象一體化保障分系統、示范區大氣污染防治一體化氣象保障分系統、示范區生態氣象服務分系統、示范區旅游氣象分系統、示范區綠色農產品氣象賦能分系統、示范區健康氣象服務分系統、示范區三維天氣實況和預報天圖、示范區匯聚展示主屏等9個分系統。
由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中國氣象局宣傳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長三角氣象宣傳聯盟聯合舉辦的“智慧氣象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走基層看氣象主題采訪活動也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