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群,數字經濟、綠色發展已然成為長三角地區未來的發展的“重頭戲”。如何布局“數字綠金”?本文從“新基礎”的融合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開展討論并提出對策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非接觸類交互、安全衛生等需求提升,以數字貨幣、數據應用、人工智能成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重陣。近日,國際商會推出了新的碳理事會計劃,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私營企業和公共企業聚集在一起,建立一個更好、更透明的、確保流動性、可獲得性和標準化的為全球行動提供資金的碳市場系統。
從長三角區域看,相關數據顯示,作為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群,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總量達到8.63萬億元,占全國的28%,數字經濟占當地經濟總量的比重也達到了41%。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綠色金融與綠色發展的程度呈現較為顯著的正相關性,綠色金融的蓬勃發展對該地區綠色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如何布局“數字綠金”,助力低碳經濟發展成業內關注的焦點。通過重點研究綠色金融的信息、融合和創新等生態環節的戰略布局,引導其向智能化、輕型化方向轉型,尤其在物聯網場景下,企業節能減排服務和信息傳遞,以及碳權應收賬款、碳權庫存、碳權銷售以及低碳商譽、碳減排行為偏好和碳減排行為的互動信息等邊緣數據,已成為“數字綠金”服務中信用管理和碳權資金融通的重要因素,更是戰略發展關注的焦點。本文從“新基礎”的融合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開展討論并提出對策建議。
融合基礎設施
融合基礎設施,是通過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而形成的。數字綠金與低碳項目協同發展,我們更應關注:區域決定和批準、注冊碳權項目,并簽發項目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抵消額;根據區域指導意見,制訂碳權項目實施細則;提出小型碳權項目的簡化規則;審查和批準碳權項目基準線和監測方法學;區域制訂并委任經營實體的規則,組織審查和委任經營實體并報區域管理部門批準;提出和擬定碳權項目的各種政策并報區域管理部門批準等;研究涉及碳權項目執行的具體方法學,并負責向區域推薦適合的方法學,從而形成低碳項目識別、設計、智能合約設定與區別等融合基礎設施的發展問題。
在建立區塊鏈金融與審核節點分中心之際,金融機構和審核機構應根據碳權項目的基本信息,由節點判斷該碳權項目是否能成為真實的碳權項目。具體而言,需確定項目是否具有能帶來與減緩氣候變化相關、實際可測量的長期環境效益,以及與合理的基準線參考排放量相比,項目的減排量是否具有額外性。為此,碳權項目必須有一個數據采集和監測程序,實時收集準確排放量。
同時,項目業主可以選擇應用已獲得區域管理部門批準的方法學,包括基準線方法學及監測方法學,或者開發新的方法學等技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對接,從節點的邊緣計算中獲得項目真實和可靠性數據。根據低碳項目資料,低碳項目業主在節點上完成低碳項目概念文件(PIN)的程序編寫。PIN是用于向清潔發展機制經核證的減排量(CCERs)買家或項目投資者介紹項目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使區塊鏈節點的碳權買方能夠通過其節點的邊緣計算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了解項目的類型、項目的規模、項目開發為合格碳權項目的可能性,以及減排量的大小,并確定碳權容量等數據。通過區塊鏈的撮合談判,形成與碳權買家達成共識并簽訂減排額采購(ERPA)智能合約——項目業主須通過節點提供項目批準文件、可行性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合約要式。
信息基礎設施
“數字綠金”與碳權項目融合發展的基礎是信息互聯的基礎設施建設,彼此通過節點相互“對話”。由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源于上下游企業的內部數據分析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網絡技術將計算和分析的關口前移,以此提升前端客戶數據的分析能力和速度,減少網絡和云端數據處理的負擔。因此,加強網絡前端計算和分析能力的技術布局,為“節點”企業提供更為便捷和快速的決策和咨詢方案,“邊緣計算”技術應運而生。
節點的智能化發展所形成的“邊緣計算”功能,為網絡敏捷地連接“節點”需求,通過智能合約就近采集數據,融合開放的網絡計算與核心存儲的應用平臺,實時提供前端業務咨詢和智能化最優決策以及安全與隱私保護策略,實施前端與云端的有效互動等技術安排,提供了邊緣化的智能服務功能!肮濣c”體現了社會生產、社交和生活等場景信息,在就近采集動態數據的更新,經前端計算提供智能決策服務。
而“云”計算提供了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和區塊鏈即服務(BaaS)等服務功能,由此產生數據的增加、使用和交付等信息服務,實現針對私有和公有的“云”服務,為“節點”提供綜合信息服務。由“邊緣計算”、互聯網2.0和“云”計算所產生的前后端數據,在“發生、連接、多維查詢和分析”中,形成邊緣信息和綜合信息在“端、網、云”中實現智能互動,形成信息的基礎設施體系。
在“云”服務模式融合發展中,加密技術引領“數字綠金”等供應鏈金融的“云”建設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加密技術的中間層“節點”,通過核心企業和融資銀行形成的中間層“節點”平臺,其布局策略與傳統的“云”平臺建設基本一致,但傳統“云”平臺由底層設備建設起步,由基礎設備的平臺和軟件分層發展,形成軟件化的“云”平臺模式。而“數字綠金”的“云”建設則由底層設施、中間層“節點”和上層應用型智能合約同步開發,形成應用層智能合約的綜合服務,以提升邊緣數據的處理能力。在建設“數字綠金”的“云”平臺過程中,銀行應通過核心企業的主節點的分布式智能賬本,融合傳統“云”平臺即服務概念,從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起步,為區域碳權項目客戶群提供更高性能、更個性化的碳金融服務。
在進行碳權項目開發的分布式智能記賬過程中,區塊鏈程序必須找到滿足特定對應條件的碳權項目業務Hash(哈希)值。由于每個碳權項目區塊都包含前區塊的Hash值,塊塊相鏈形成了碳權項目區塊鏈。當碳權項目區塊鏈客戶A找到服務商B,或者融資方C等Hash值時,Hash程序便賦予碳權項目區塊鏈智能激勵合約,而碳權項目區塊鏈的主節點恰恰融合了計算、存儲和應用為核心的,具有收集和計算邊緣數據的能力,并形成滿足敏捷連接、實時服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和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邊緣需求,實現閉環式“數字綠金”的風控管理模式。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之際,當今的銀行已不再是主要參與者,而成為了社會“節點”化服務角色。由區塊鏈程序撮合,自主選擇適合的碳權咨詢機構作為服務節點,以區域認可的方法學,為項目業主編寫項目設計文件(ProjectDesignDocument,PDD)等合約要式,智能PDD合約要式主要包括:基準線設定、項目減排額外性論證、項目邊界合理界定、減排量的估算以及監測計劃等智能合約的內容;經項目所在地各相關方節點的評估,項目符合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優先領域,且通過項目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形成約定的智能合約附加條款。而生成碳權項目設計的智能合約文件,將為獲得項目所在區域的主管機構節點的批準和登記注冊基礎文件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區域指定的具有資質的經營實體節點,負責對節點申報的所有項目資料等智能合約進行核實,并形成結論性智能合約報告,包括PDD、監測方案和基準線研究等智能化資料文本。銀行應以“有進必有出、進出必相等”的記賬原則,不斷調整和剔除沉淀賬本,使記錄的賬本始終處于活動狀態,從而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和生成的符合新型產融生產關系的基礎設施。
創新基礎設施
創新“數字綠金”與碳權項目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必須依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等基礎設施作后盾。區塊鏈技術安全、透明及不可篡改等優勢,需要通過區塊鏈網絡布局,將金融機構、清潔機制碳權開發管理等與區塊鏈技術融合,提升區域的價值互聯,發揮各業務的標準分鏈和BaaS(區塊鏈即服務)等多中心數字化交易平臺,實現綠色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的降本增效。對此,認真分析數字綠色金融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是重中之重的問題。搭建新型跨金融領域的低碳項目與區塊鏈技術相融合的研究平臺,是低碳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
以通證化綠色碳權項目生態節點為基礎,通過技術信用賦能分中心節點的方式予以體現。如相關方節點既具備傳統碳權服務功能,又能滿足相關方節點的邊緣計算與智能合約的存儲功能,也能實現區域綠色金融服務的成本遞減與提升的服務效率。當傳統碳權業務功能被賦予相關方節點的碳權服務功能后,區域綠色金融區塊鏈服務系統需要分布式技術的規劃、重要節點的合作伙伴以及綠色金融和檢測機構研發團隊的激勵。值得重視的是,碳權項目的數據計算與存儲功能,需要通過邊緣計算、存儲、安全和網絡技術配置等開放環境下運行;虛擬區域的綠色金融區塊鏈系統各智能合約服務協議,需要通過分布式網絡平臺間轉讓、大數據運作模型的配合,實現綠色金融和碳權檢測的同步運行;在數以萬計的社區節點數據庫中,尋找誠信的碳權項目服務節點,方可成為有效的并能分享碳權項目榮譽節點作為基礎獎勵,從而形成通證化碳權項目憑證的簽發,因此,綠色金融區塊鏈系統需要依靠眾創空間的技術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