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BC快訊:前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去世。
2006年12月31日午夜,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A·Annan)為自己人生最輝煌的一段時光畫上句號,十年甘苦都成為了歷史。十年秘書長生涯,他曾奮力將巨石推上山巔,也一度在重壓之下抑郁失語。安南當時說,人可以離開聯合國,但無法讓聯合國脫離我心;赝材鲜曷,功過任人評說。
安南是公認的聯合國歷史上最富有改革精神的秘書長。在任職的十年中,安南一直在不懈地推動聯合國改革進程,致力于將這個聲望下降的龐大機構改革成為能夠應對新時期新挑戰的卓有成效的權威國際組織。
安南曾經將自己的工作形容為“與時間賽跑”。就任后,為了和平使命,安南在世界各地不斷地穿梭訪問、調停斡旋,化解危機,遏制沖突,防止戰爭,到處呼吁和談、譴責暴力,足跡遍布五大洲。無論是在伊拉克危機、中東巴以沖突中,還是在南亞克什米爾爭端、阿富汗戰爭里,都可以見到安南的身影。因此,有人稱他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
安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他的眼睛,映射出的不僅有對這個既富饒又貧窮、既美好又痛苦的世界的憂患和悲憫,更多的是力量和希望。圣·馬修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為他們應該被稱之為上帝的孩子!這句話被刻在一個走在鋼絲上的木雕小熊上,在2003年2月8日的安理會午宴上,由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送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安南在1997年1月1日年至2006年12月31日兩個任期內,以他的睿智思想和不懈努力,鞏固了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促進了多邊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安南就任秘書長后,提出的第一個主要倡議是他的改革計劃:“振興聯合國”。這項計劃于1997年7月提交給會員國,此后一直繼續推行,其重點是改進連貫性和協調。
他多次努力維持國際社會對非洲這個世界上處境最為不利的區域的承諾,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會提出關于“非洲境內沖突起因和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
他曾在若干敏感的政治局勢中進行斡旋,包括在1998年設法促使伊拉克遵守安全理事會的決議,在1998年出差幫助促進尼日利亞過渡到文人執政局面,在1999年促成協議解決利比亞與安全理事會在1988年洛克比炸機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國際上對東帝汶暴亂的回應,核實了2000年9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舉,以及自2000年9月重新爆發暴力事件后進一步努力鼓勵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據安全理事會第242號與第338號決議和“土地換和平”原則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他們的歧異。
安南在2000年4月以“我們人民:二十一世紀聯合國的作用”為題,發表了千年報告,吁請會員國全心投入一項行動計劃,以消除貧窮和不平等現象、改善教育、減少艾滋病毒/艾滋病、保護環境和保護各國人民免受致命沖突與暴亂。該報告后來成為2000年9月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千年首腦會議上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通過的《千年宣言》的基礎。
安南倡導集體安全、全球團結、人權法治,維護聯合國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權威。2001年,安南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最糟糕的三個時刻
當被問及“任內最糟糕的三個時刻是什么”時,安南表示,10年來最糟糕的時刻就是聯合國作為一個組織未能阻止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不過,當時自己已竭盡全力。此外,“石油換食品”計劃和2003年聯合國在巴格達的駐伊拉克總部被炸事件,是另外兩大糟糕時刻。
未能阻止伊拉克的戰爭
安南曾表示,“可以說我為消除世界上的不平等和貧困奮斗了一生,我的部分愿望已經列入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這是最好的事情。最糟的事情是,我沒能避免伊拉克戰爭,我不同意發安南與潘基文動伊拉克戰爭,但最后只能接受伊拉克戰后重建工作,而聯合國駐伊拉克代表卻被炸身亡,更令我痛苦萬分!
石油換食品丑聞
2004年11月26日,美國《紐約太陽報》披露,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兒子科喬·安南卷入了“石油換食品”丑聞。該報稱,科喬·安南曾經在1999年2月開始,一直接受一家名為“克泰科納”的瑞士公司每月2500美元的酬金,而這家瑞士公司從聯合國對伊拉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中得到了利潤豐厚的合同。從報道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人們懷疑科喬·安南利用父親的關系幫助這家瑞士公司獲得了合同。安南當天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他對于兒子沒有把與瑞士克泰科納公司的關系和盤向他托出感到“震驚和失望”。
聯合國駐伊總部被炸
伊拉克當地時間2003年8月19日下午5時許,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聯合國大樓遭到炸彈攻擊,聯合國駐伊拉克最高官員、安南秘書長特別代表塞爾希奧·比埃拉·德梅洛在爆炸中不幸身亡。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為此發表聲明,指出德梅洛的身亡,對聯合國和對他個人都是一個痛苦的打擊。
安南“告別演說”,呼吁共同迎戰3大挑戰
據新華社2006年9月報道,2006年9月19日,是安南最后一次以聯合國秘書長身份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年68歲的安南將于當年12月31日離任,結束長達10年的任期。
““過去10年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激化起來。(那些問題是)我曾經談到的三大挑戰——不公平的世界經濟、國際秩序和廣泛的對人權與法律的蔑視!
安南說,“因此,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分歧威脅國際社會概念的世界,而聯合國正是建立在這個概念之上!
演講接近尾聲時,安南提高了嗓音,向人們描述了他“艱難而充滿挑戰,但偶爾富于回報”的工作。
““我們曾共同把一些巨石推向山巔,盡管另一些滑離我們的雙手并滾落回去,”深情溢于言表的安南說,“帶著一種固執的情感,我把我的職位交給其他人,希望我們能共同擁有美好的未來!
而在2006年12月,據路透社報道,安南還在位于美國密蘇里州獨立市的杜魯門總統圖書館發表告別致辭,以此向參與聯合國創建的杜魯門致敬。
在演說中,安南強調了自己十年任期里總結出來的五大原則:
第一條原則就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安全都密切關聯;
他說,杜魯門總統是1945年首次下令使用核武器的人,希望也是下達此類命令的最后一人。安南表示,與杜魯門時代相比,全球面臨的安全威脅不僅僅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還包括禽流感、氣候變化和大規模踐踏人權等復雜情況。
第二,國際社會必須為各自的福祉相互負責;
第三,安全與發展必須以尊重人權和法治為基礎;
第四,一個國家的政府應對其國內和國際事務中的行為負責,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第五,必須加強多邊體制,盡量發揮聯合國這個世界組織的作用。安南說,如果不加強多邊體制,上述四個原則都無從談起。
安南說,如果不加強多邊體制,上述四個原則都無從談起。
安南職業生涯回顧
1962年安南進入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工作,其后一直在聯合國總部、日內瓦辦事處、日內瓦難民專員辦事處、世界衛生組織等部門擔任行政工作。
1974年,安南回到加納,擔任國家旅游局局長。同年,中東“十月戰爭”后,他擔任了駐開羅的聯合國緊急部隊民事長官。
80年代初,安南調回聯合國總部,先后擔任人事和財政部門的領導工作。
1986年,他升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在人事廳負責人事工作。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后,安南負責同伊拉克談判釋放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工作人員的人質問題。此后,他率聯合國小組同伊拉克進行了“石油換食品”的談判。
1993年3月1日起任負責維持和平事務的副秘書長。主管聯合國在世界各地的維和行動。
1995年10月10日由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任命為臨時負責前南地區的秘書長特使和駐北約特使,協調有關國家的關系。
1996年12月13日,被聯合國安理會提名為下屆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17日聯大批準安南為聯合國第7任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