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郵政大樓,坐落于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堍,于1924年建成啟用,是全國郵政系統唯一建成后一直在使用、并獨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為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里既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辦公場所,也是1924年至今仍在運作的四川路橋郵政支局的營業場所,大樓內還設有國內首家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

圖說:蘇州河畔的上海郵政大樓,開辟部分場地設上海郵政博物館。徐程 攝影
今天是“世界郵政日”,秋日晴空下,上海郵政大樓靜靜地矗立在蘇州河畔,沒有刻意裝飾,沒有隆重活動,而是安靜地訴說著它和郵政的那些事。
從1924年建成啟用,這幢大樓一直在做郵政。當年二樓的營業大廳,曾經享有“遠東第一大廳”的美名,如今依然是四川路橋郵政支局的營業大廳。而從2006年1月1日起,一樓、二樓的一部分辟為上海郵政博物館,成為人們了解郵政歷史、飽覽奇珍郵品、參與互動活動的絕好去處。同時,作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辦公場所,這里也是新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五年,上海郵政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指揮部”和“動力引擎”。

圖說:上海郵政大樓四樓屋頂東南轉角處的巴洛克風格鐘樓最富盛名。徐程 攝影
當年模樣
當年,建造這幢大樓花費了320萬銀元,總建筑面積達25294平方米的大樓呈“U”字形分布,因此臨街它有多個大門,而正門就在北蘇州路250號。
從正門入,拾級而上,就到了二樓的“遠東第一大廳”。站在大廳入口,左右可見呈“V”字形排列的營業柜臺。白底黑花的地磚、木制的營業柜臺護欄、頭頂的吊燈,一切都是“復古”的模樣,仿佛能回到剛啟用時的盛景。四川路橋郵政支局的工作人員說,郵政大樓存在93年了,這個支局也存在了93年,所有在郵局能辦的業務,這里依然都能辦,“每年1月5日發售生肖新票,排隊的隊伍能繞郵政大樓好幾圈!”
看過《戰上!愤@部老電影,就一定會對這棟大樓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了解放上海的戰役。郵政大樓是扼守蘇州河的戰略要地,國民黨反動派企圖依靠這棟鋼筋混凝土建筑頑抗。為了保護大樓和郵局機關免遭破壞,中共上海郵局地下黨總支領導郵工勸降國民黨軍,后者被迫投降。除東墻上留下的一兩個彈孔外,上海郵政大樓幾乎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里。如今走進大樓332室,仍可見玻璃上保留著一個孤零零的槍眼。

圖說:上海郵政大樓四樓屋頂東南轉角處的巴洛克風格鐘樓最富盛名。徐程 攝影
鎮館之寶
一進上海郵政博物館,記者就問:“你們的鎮館之寶是什么?”工作人員笑道:“鎮館之寶當然有,不過,這幢大樓本身就是最最重要的鎮館之寶!”
此言不虛。上海郵政大樓由英籍建筑師思九生設計,總體是歐洲折衷主義建筑風格,基座采用花崗石筑砌,幾個主立面圍以貫通三層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氣勢恢宏。而最著名的莫過于四樓屋頂東南轉角處的巴洛克風格鐘樓,老遠就能望見直徑達3米的大鐘。鐘的兩邊,各有一組藝術雕像,一邊三人分別拿著火車頭、輪船和電信電纜模型,象征交通和通信;另一邊也是三人,中間是希臘神話中的通信之神,左右則都是愛神,象征郵政為人間溝通情愫。
博物館里面,也是看點頗多。這里有“世界最大封”,那是1999年上海郵政承擔第二十二屆萬國郵聯大會上;顒訒r特制的特大簽名紀念封。這里可以告訴你,上海郵政的綠色蹤跡到達了地球的南北兩極:1985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極長城站郵局誕生,來自上海郵政的楊金炳成為唯一一任局長;1998年7月,“雪龍號”科考船上特設郵政支局,隸屬于上海浦東新區郵政局,郵政編碼200138,整個支局也僅有一人,就是來自上海郵政的顏修榮。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還有許多特別材質、特別造型的郵票,比如施華洛世奇水晶郵票、瑞士巧克力香味郵票,還有唱片郵票,只要放進唱片機里就會傳出美妙的音樂。
“珍郵館”也不能錯過。為了保護存放在里面的那些富有傳奇色彩、存世量稀少的罕品,這里溫度常年控制在20°C左右、濕度保持在40%-55%,無紫外線照明,光源全部采用光纖。同時,上海郵政的鎮館之寶“紅印花小2分綠色試蓋樣票”以及“全國山河一片紅”等珍郵都會在館內輪換展出。
當今,“書信訴衷腸”已變得遙遠而“奢侈”。不過,在郵政博物館里,可能從來沒有寫過信的小朋友可以參加各種互動活動,做一張異形明信片,蓋一個自己喜歡的郵戳,寄一封寫給爸爸媽媽的家書……也因此,郵政博物館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而一樓中庭展出的大清郵政馬車、1917年購置的第一輛郵運汽車、綠皮“行動郵車”火車等模型,也深受大人、小孩的喜愛;如果再去看一場有關郵政的環幕電影,參觀一下復制的“大清郵政局”,行程就更完美了。

圖說:上海郵政博物館。徐程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