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機器方便實用,我們老人出行這下有依靠了!”坐在由專業人員操作的“爬樓機”上,84歲高齡的賀月仙阿婆,高興得淚水漣漣。這位1959年就擔任彭浦新村第一任居委會主任的老黨員,因為腿腳不便,已有4年沒下過樓了。在小區里,當她看到多年未見的一些老鄰居、老朋友后,激動萬分:“沒想到還能下樓,再碰見這么多熟人,感謝政府提供的‘爬樓機’幫我圓夢!”
28日下午,靜安區在彭浦新村第二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爬樓機”公益便民為老服務項目試點啟動儀式,宣布率先在老公房集中的彭浦新村街道、臨汾路街道推行“爬樓機”便民服務,居住在上述兩個街道的近萬名“懸空老人”、肢體殘疾人等,上下樓將不再是“奢望”。區長陸曉棟透露了一個好消息:試點后,年內將在全區啟動推廣該項服務。副區長劉燮為社區代表發放了爬樓機服務卡。
圖說:28日下午,靜安彭浦新村街道、臨汾路街道老人享受“爬樓機”服務。新民晚報記者張龍攝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靜安區是上海中心城區深度老齡化最嚴重的區之一,也是多層老公房相對集中之地。這些一般層高五至六樓的老公房,均沒有電梯,這讓居住在2樓以上的高齡老年居民,即“懸空老人”,時常只能望樓興嘆。而彭浦新村、臨汾路街道此類老年居民最多,居住在老公房2樓以上的80歲以上老年人有6200多人,其中多數人因身體原因,上下樓十分困難,有的人甚至已有8年沒有下過樓。此外,這兩個街道老公房還住著3000余名肢體殘疾人!伴_著窗戶看見樓下車來人往的熱鬧景象,心里別提多羨慕了,只恨自己一雙腿不爭氣!”臨汾路670弄八旬老人王榮根激動地雙手拍著大腿,向記者訴說著不能上下樓的苦楚。
為切實解決區域內老公房“懸空老人”和部分殘疾人上下樓難題,靜安區經過集思廣益,最終確定推行在國外發達國家常用的“便攜式電動載人爬樓機”,在彭浦新村、臨汾路兩個街道先行試點,并由區屬重點國企凱成控股有限公司具體實施。
據凱成公司董事長顧軍介紹,“爬樓機”不用施工安裝,不占用樓道空間,由專業人員攜帶設備上門服務,老年人或殘疾人只需像坐輪椅一樣乘坐在“爬樓機”上,在專業人員的操作下,1分鐘左右即可非常平穩地上下一個樓層,安全便利。需要者只要提前撥打4009202652,就可預約上門服務。記者在一個樓道里看到,專業人員將“爬樓機”移到臺階處,按下啟動按鈕后,它有點像“變形金剛”,收起輪胎并放下伸展帶,前輪翹起,后輪在臺階邊沿處停住,隨著機器發出滋滋聲,前輪中間伸出兩個小輪,像飛機起落架一樣,支撐到了下面一個臺階,撐住之后,后輪下樓,小輪縮回,再爬行下一個臺階。顧軍告訴記者,“根據載重不同,每次充滿電的爬樓機可以爬300至500級臺階。為了保障乘坐者的安全,輪椅上還配帶了安全帶。若是有人突發疾病,下樓不便,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利用爬樓機將人送醫治療!
因患有高血壓而很少下樓的臨汾路87歲居民李老伯,與因關節毛病,同樣長久沒有下樓的84歲老鄰居曹老伯,昨天通過“爬樓機”,高興地在門前綠地旁又相遇了,兩人笑容滿面,相談甚歡。 |